寺庙投资建设公司(寺庙投资项目)

7月21日,爆出#玄奘寺供奉南京大屠杀战犯牌位#事件,南京玄奘寺供奉4名侵华日军战犯、南京大屠杀刽子手牌位,公开“拜鬼招魂”,引起国人极大的愤怒,相关处罚、问责程序正在进行,相信不久,供奉者“吴啊萍”就会被揪出。同时,与此事件有关的玄奘寺主持传真及其商业网络逐渐露出水面。

据报道,传真名下有关联公司6家,涉及多个领域,曾因投资抗日电影而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其作为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控制着其中3家公司。

在普罗大众眼中,寺庙是传经弘法的场所,是清修之地,怎么突然之间,寺庙突然变成了公司,和尚变成了老板。这其中有体制方面的问题,也有寺庙自身生存需求方面的诱因,但最重要的是寺庙负责人个人的利益和私欲在作怪。

从法律性质上说,寺庙属于社会团体法人,不是事业单位,和尚也不是公务员。在财政上,除了某些特殊的宗教场所如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等,一般的寺庙基本都是自负盈亏,一些建设项目,政府会有相应的拨款,但主要还是要自筹,政府不会兜底。

寺庙最传统的资金来源是香客的布施和寺庙收取的香火钱,如果形成景区,获得收费资格,还可以收门票,大的寺庙还经营索道。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春风也吹进了寺庙,一些有影响、有名气、负责人头脑“灵光”的寺庙,逐步放开了多种经营,摇身一变,成为了“企业集团”。寺庙经营的优势产业一般包括旅游、养老、旅馆、餐饮、图书、食品、药品、医疗、佛教用品等,有特色的寺庙还会经营影视基地、武术学校、体育、高尔夫球场、文创产品,发展的好的,可能还要搞房地产、电商、直播带货等,还有的寺庙深度涉足创投产业,形成一整套的寺庙产业链。

大寺庙名气影响力大,容易形成规模,容易赚钱,小寺庙也要生存,于是靠山吃山、靠庙吃庙,各种合法不合法的产业都来了。南京玄奘寺就属于中型小一点的寺庙,主持传真瞄上了的产业包括养老、影视产业、旅游、文化传媒等有大产出、大收益的产业,但对供奉牌位这样的“小生意”也不放过,大小通吃,根本不考虑你供奉的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是民族英雄还是日本甲级战犯。

在所有权体制方面,按理说,寺庙作为社会团体,其资产、收益应该属于全体僧众,但在执行过程中就不一样了,寺庙主持、领导往往会通过个人入股、签订合作合同的方法,把相关的利益拿到自己手中,而这方面没有任何限制性、禁止性的规定,也没有合法、违法的界限,统统都是市场经济,完全寺庙说了算。

根据中国佛教协会数据,截止2020年底中国现存寺庙32600座,有20%以上的寺庙被商业化。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河南、四川等地。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大部分寺庙还都恪守清修,但20%的商业化比例着实不低,关键是现在没有相应的法规来对寺庙商业化进行规范,相关的产权也不明晰,出问题是早晚的事。希望尽快出台相应的法规,规范寺庙商业化,设定规矩,让寺庙的归寺庙、商业的归商业,特别是在寺庙产权、收益分配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

清修之所、佛教名山,变成了阿堵物的天下,变成了为日本“军国主义”垫脚、为“侵华战犯”招魂的肮脏之地。阿弥陀佛!#南京玄奘寺禁止游客入内##玄奘寺举报者遭网暴 回应称深爱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