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诉诉讼时效的司法解释?撤诉诉讼时效的司法解释是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撤诉诉讼时效的司法解释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撤诉诉讼时效的司法解释是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一旦起诉可以随时撤诉吗
  2. 对方撤诉了算结案了吗
  3. 民事诉讼撤诉时间是怎样规定的
  4. 撤诉后诉讼时效的计算标准是怎样的呢

一旦起诉可以随时撤诉吗

可以随时撤诉。原告是否向法院提起诉讼,是原告的基本诉讼权利。原告既可以请求法院继续审理自己起诉的案件,也可以在案件审理过程中,随时向法院撤诉。

原告只要不是虚假诉讼或者伪造证据起诉,原告可以在法院案件审理过程中随时向法院撤回起诉。

对方撤诉了算结案了吗

不一定。原告申请撤诉,法院裁定同意原告撤诉,只是意味着原告提起诉讼的本次案件已经结案,并不意味着原告与被告之间的纠纷案件已经结案。

除非原告与被告达到庭外和解,否则原告申请撤诉,原告与被告之间的争议纠纷并没有得到解决,原告还可以另案提起诉讼

民事诉讼撤诉时间是怎样规定的

撤诉申请书是指民事案件中原告在依法提起诉讼后,人民法院判决之前,向人民法院撤回诉讼的书面申请。

撤诉是当事人对其诉讼权利的一种处分方式,撤诉分为申请撤诉和按撤诉处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五条:“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人民法院裁定不准许撤诉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申请撤诉需要满足以下几个要求:

(1)申请撤诉的时间应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宣判之前;

(2)撤诉申请必须由原告、上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特别授权的诉讼代理人以及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提出;

(3)申请撤诉不违反法律规定,不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4)撤诉必须由人民法院作出裁定。

在一审程序中申请撤诉的法律后果:

(1)申请撤诉的行为是原告处分自己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的行为,撤诉后原被告双方的权利义务恢复到起诉前的状态;

(2)人民法院裁定准许撤诉后,诉讼程序终结;

(3)一审中申请撤诉在程序上视为未起诉,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一十四条:“原告撤诉或者人民法院按撤诉处理后,原告以同一诉讼请求再次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只要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原告仍有权再次起诉,不违反民事诉讼中的“一事不再理”原则;

(4)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条:“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申请撤诉可能引起诉讼时效中断;

(5)诉讼费由原告自己负担,一般法院会减半收取。

在二审程序中申请撤诉的法律后果:

在二审程序中申请撤诉,即上诉人撤回上诉,产生的法律后果是第一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立即生效,双方当事人应自觉履行一审判决和裁定。在二审程序中申请撤诉也产生审理程序终结、诉讼费由上诉人承担等法律后果。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三百三十八条:“在第二审程序中,原审原告申请撤回起诉,经其他当事人同意,且不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他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许。准许撤诉的,应当一并裁定撤销一审裁判。原审原告在第二审程序中撤回起诉后重复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二审程序中原审原告申请撤回起诉的,还会导致一审裁判被撤销,原审原告不得重复起诉。

提《撤诉申请书》范本一份,供参考。

撤诉后诉讼时效的计算标准是怎样的呢

撤诉后,诉讼时效应当从撤销案件生效之日起重新计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五条权利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请求保护其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从其报案或者控告之日起中断。

上述机关决定不立案、撤销案件、不起诉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立案、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之日起重新计算;刑事案件进入审理阶段,诉讼时效期间从刑事裁判文书生效之日起重新计算。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