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新还旧的司法解释?借新还旧的司法解释是什么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借新还旧的司法解释的问题,以及和借新还旧的司法解释是什么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借新还旧的含义是什么
  2. 借新还旧的认定
  3. 信用社还旧借新借款法律规定
  4. “借新还旧”是否构成集资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这一项?

借新还旧的含义是什么

就是借别人新的物品,然后用旧了再还给别人。或者说自己有旧的物品,用的已经很旧了。却借到别人新的物品来占为己有,然后把自己的旧的物品还给别人。这是一种十分不道德的做法。

借新还旧的认定

“借新还旧”是贷款活动中常见的方式之一,能有效克服诉讼时效的法律限制,明确新旧债权债务法律关系,但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信贷资产的真实状况,难以保障债权人权利。

2021年统一了“借新还旧”的担保规则,扩大了担保的范围,进一步明确了“借新还旧”的各类担保责任、担保物权的顺位,平衡了各方当事人权益。

信用社还旧借新借款法律规定

《担保法》司法解释第三十九条规定:主合同当事人双方协议以新贷偿还旧贷,除保证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外,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新贷与旧贷系同一保证人的,不适用前款的规定。一般情况下,保证人能够证明债务人借新还旧,且债权人又不能证明保证人知情的情况下,保证人才能免责。

贷款合同明确约定借新还旧,债权人也要证明保证人知情。否则,保证人免责

裁判要旨

仅凭主合同列明借款用途不能认定保证人对借新还旧的事实知情,债权人如不能直接举证证明“担保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所担保的债权属于借新还旧”的事实存在,应认定为担保人对“借新还旧”的事实不知情。

“借新还旧”是否构成集资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这一项?

借新还旧,在许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集资诈骗案中,都经常出现。最常见的借新还旧,就是在银行放贷业务中,一般不会涉及什么违法犯罪问题,属于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但是如果是在P2P或者面向公众的民间借贷领域,一家企业如果面向公众吸收资金,存在借新还旧的情况,是否就一定会被认定为集资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

关键就看就有没有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关于这个问题,2011年版《最高法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在制定时,有观点提出,如果集资人将后期所集资金主要用于支付前期本金和高额回报,可以直接推定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但是最高法经研究后认定,“以新还旧”、“以后还前”确实可以初步断定最终不具有归还能力,但是集资人不具有归还能力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是否支付本息,而是没有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而支付本息是非法集资的一个基本特征,在一定意义上,按期支付本金和高额回报反而有可能说明行为人主观上没有非法占有目的,因此,2011年版最高法非法集资司法解释没有把“借新还旧”列入“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标准,而是强调了更具有操作性的“集资后不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与筹集资金规模明显不成比例,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

而在实际案例中,对于“借新还旧”“拆东墙补西墙”的非法集资犯罪案件,到底是以非法吸存定性还是以集资诈骗罪立案,需要深入到具体的案例中来观察。

比如在最高院公布的指导案例“周辉集资诈骗案”中,法院认定被告人周辉利用网络平台发布虚假高利借款标募集资金,采取借新还旧的手段,短期内募集大量资金,不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与筹集资金规模明显不成比例,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是典型的利用网络中介平台实施集资诈骗行为。本案中,周辉采用编造虚假借款人、虚假投标项目等欺骗手段集资,所融资金未投入生产经营,大量集资款被其个人肆意挥霍,具有明显的非法占有目的,其行为构成集资诈骗罪。

如果有一定的经营实体,具有一定的利润能力和经营实力,借新还旧是为了维持生产经营,则可能构成非法吸存。

如果本身拥有一定的主营业务,在经营过程中面向不特定对象非法集资,拆东墙补西墙,则有可能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比如在某些涉嫌非法集资的消费返利平台中,集资人吸收的大量资金都用于返利和平台本身运营,如巨鑫涉嫌非法吸存案,向平台的消费者(集资参与者)承诺消费后百分百返利,而实际上,其表面的主营电商业务利润根本无法支持其利润,其返利模式能暂时持续的原因就是通过“拆东墙补西墙”的庞氏骗局来维持,而且法院认为,考虑到消费返利这种模式本身,有一定的商品交易属性,其往往有一定的实物商品作为对价,较难认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最终其控制人被判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每天分享一个金融犯罪相关法律常识,欢迎关注曾杰律师金融犯罪辩护,如有疑惑,欢迎私信或留言沟通。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