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get下载

注册下载Bitget下载,邀请好友,即有机会赢取 3,000 USDT

APP下载   官网注册

今天浙江日报推出“砥砺奋进 勇立潮头·喜迎党的十九大特别报道地方篇”第二篇《宁波:砥砺奋进铸辉煌》。

余姚“千人计划”产业园里,集聚20多名博士、7名“国千”人才的“江丰电子”,结束了中国溅射靶材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

作为“浙东绿肺”的四明山,实现了从“卖花木”向“卖生态”“卖景观”的转变,走出了一条农旅融合的发展新路;

在梅山,得益于宁波舟山港的港通天下优势,从事优质生鲜进出口贸易的“蓝雪食品”订单满满;

五年间,宁波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连续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6∶1缩小到1.8∶1;……

回望过去五年,一曲曲昂扬蓬勃的发展乐章在宁波轮番奏响。五年来,宁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践行新发展理念和“八八战略”,通过全方位改革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再造了发展新动能。

数据表明,过去五年,宁波地区生产总值从2011年的6075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8541亿元,人均GDP跃上1.6万美元台阶;财政总收入从2011年的1432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2146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658亿元增加到1115亿元,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

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产业迈向中高端,宁波成为全国首批质量强市示范城市、首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推进新型城市化,城乡面貌呈现新变化,城市化率达到71.9%,宁波都市圈成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体制机制增添新活力,获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国家改革试点,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保持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跃升至全球第四,港口经济圈建设纳入国家长江经济带规划和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打造美丽宁波,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地区、国家低碳城市和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十大旅游休闲示范城市;抓好文化强市建设,城市软实力得到新增强,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保障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荣获“中国小康社会建设示范奖”;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民主法治建设开创新局面,农村小微权力清单、“村民说事”等制度渐次落地开花结果;坚定不移落实主体责任,管党治党取得新进展。过去五年,全方位改革创新是宁波的主题词,也是宁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要义所在。

全方位的改革创新为这座国际港城、文化名城增添了发展新动能,也为其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打下了坚实基础。宁波已吹响“建设国际港口名城,打造东方文明之都”的号角,正在谋划推进“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沪嘉甬铁路、东钱湖区域提升发展等一批具有战略性、引领性、长远性作用的“四梁八柱”。当下,宁波正强势推进“大脚板走一线、小分队破难题”抓落实专项行动,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项目、重大产业项目将给宁波带来更为强劲的新动能。

全方位改革创新再造新优势 活力宁波绘就港城美丽画卷

五年,历史之一瞬,但对于宁波而言,却足以让一曲曲昂扬蓬勃的发展乐章轮番奏响。

五年来,宁波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体制机制增添新活力,获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等一批高能级国家改革试点。港口经济圈辐射力持续提升,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连续8年居全球港口第1位。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大力开发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特别是与中东欧国家的交流合作先发优势牢固确立,成功获批首个中国—中东欧国家贸易便利化国检试验区……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主旨演讲时赞誉宁波等地的古港,就是记载古丝绸之路历史的“活化石”。今年上半年,宁波港口经济和开放型经济继续快速增长,集装箱吞吐量超越深圳港跃居全球港口第3位,自营进出口总额超越天津跃居全国各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第9位。

随着“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纵深推进,宁波通过“一件事情”深度整合、“打包审批、集成服务”、“全城通办”等创新举措,打出了一系列“放管服”改革组合拳。截至目前,市本级合计已公布“最多跑一次”事项1413项,占相关部门在用办事事项总数的87.5%;区(县、市)公布“最多跑一次”事项平均约801项,占比达到84.2%,市、县两级均已提前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到年底前覆盖80%行政权力事项的目标。

作为制造业大市,宁波敏锐捕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提出以发展智能经济为主攻方向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努力形成工业2.0、3.0、4.0并联发展、融合发展的格局。过去五年,一大批高精尖产业集聚宁波,制造业加速迈向中高端。以宁波杭州湾新区为例,随着上汽大众宁波分公司后续整车项目建成投产,吉利汽车研发中心投用,以及国内第一、亚洲最大、全球领先的汽车智创小镇获批,宁波杭州湾新区已初步形成汽车全产业链,致力于打造国内最先进、产业链最完善的千亿级汽车产业基地。

五年来,法治宁波建设持续深化,《宁波市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为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乡镇实事工程人大代表票决制、农村小微权力清单、“村民说事”等制度丰富了基层民主的有效实现形式。据权威机构统计,宁波政府透明度和法治政府建设水平均居全国大城市首位,政府公共服务评价得分居全国大城市第2位,“阳光司法”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文明浸润人心,更刻画出一座城市的独特魅力。过去五年,宁波最美人物、最美群体不断涌现:全国道德模范俞复玲,获得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殊荣的陈淑芳家庭,获得“感动中国”提名的五代人守望灯塔的叶中央家庭……如今,越来越多的宁波人加入文明创建的行列,越来越多的文明细节铺就宁波的城市底色。目前宁波正全力以赴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

在社会民生领域,新老宁波人都从这座城市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五年间,宁波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连续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6∶1缩小到1.8∶1;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障、最低生活保障“三大并轨”……过去五年,宁波提出契约式家庭医生服务,实施医保、医药、医疗“三医联动”改革,找到了建设健康宁波、解决医改难题的新路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为宁波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过去五年,宁波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地区、国家低碳城市和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十大旅游休闲示范城市。2015年底,宁波更是率先制定浙江首个生态保护红线规划,在9784平方公里的市域范围内,勾勒出未来“山、水、城”的生态格局。作为“浙东绿肺”的四明山,过去五年实现了从“卖花木”到“卖生态”“卖景观”的转变,走出了一条农旅融合的发展路子,越来越多的山区群众过上了生态美丽、生活美好的好日子。

站在新起点上,宁波提出了“建设国际港口名城,打造东方文明之都”的奋斗目标,正在谋划推进“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沪嘉甬铁路、东钱湖区域提升发展等一批具有战略性、引领性、长远性作用的“四梁八柱”建设。当下,宁波正强势推进“大脚板走一线、小分队破难题”抓落实专项行动,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项目、重大产业项目将给宁波带来更为强劲的发展新动能。

勇立潮头、勇争一流,未来发展,且看宁波起宏图!

工业4.0劲头足,一台机器的智造革命

在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化车间里,“一根线进去,一件衣服出来”的全自动生产工艺好像变魔术。这是世界上首款全成型“织可穿”电脑横机,由慈星与其位于瑞士的研发中心联合研发。几个月前,慈星参与的“支持工业互联网的全自动电脑针织横机装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刚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方向对了,路就不远。”慈星创始人孙平范感慨道。2003年,孙平范回到家乡——针织之乡慈溪市白沙镇,把在外办厂存下的全部积蓄投入到电脑横机的设计、研发和生产中。彼时,传统手摇横机业遭遇瓶颈,国外研发的全电脑横机开始进军国内市场。

“电脑横机两个工人的生产能力,相当于传统手摇机20人。而进口电脑横机的价格,相当于买500台手摇机。”凭着宁波商人特有的敏锐,孙平范毅然抓住了这个商机。他几乎把自己的所有身家都押了进去。

这些年,慈星投入数亿元用于技术研发,获得200多项专利的同时,还掌握了20多项智能化纺织核心技术。几年前,慈星又全资收购拥有60年历史的电脑针织横机企业、世界排名第三的瑞士事坦格。一颗智能制造领域新星开始闪耀世界。

慈星的故事,是慈溪的故事,更是宁波的故事。站在“工业4.0”的风口,越来越多宁波企业以梦为马,书写下自己的传奇。一场场引人瞩目的产业革命正赋予纺织、电器、汽车零部件等宁波传统块状经济新的生机。

过去五年,宁波产业不断迈向中高端,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提高到47.2%、41.2%和17.3%,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5%。伴随振兴实体经济的号角,制造业大市宁波深化简政放权,以“最多跑一次”为重点撬动改革,极大激发了企业创新活力。作为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宁波还出台一揽子政策,力推制造业智能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开放发展正当时,一座小岛的开放蝶变

站在梅山大桥上,一湾蓝海蜿蜒到天际。梅山湾畔,一个国际化滨海新城异军突起。往来的远洋巨轮、忙碌着的桥吊,还有穿梭在港区的货车,记录着这座开放之城的每一个节点。谁可曾想到,十年前这里还是一座以沙地西瓜、海盐为标签的海岛。

港口是宁波最大的资源,开放是宁波最大的优势。梅山岛,位于宁波舟山港核心区域,背靠庞大的内陆消费市场,坐拥天然深水良港,毗邻国际主航道,集疏运网络发达,“港口”和“开放”两大优势集聚。2008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宁波梅山保税港区设立,这个仅有38平方公里的小岛,一跃成为国家级保税港区和省级产业集聚区、市级海洋科技城的核心。截至去年,梅山国际物流产业聚集区年吞吐量达1156万标箱,占全省48.4%;已开通辐射中东、北美、南美、地中海、澳洲等全球各地区的99条航线。梅山港区已投用5个泊位,年吞吐能力300万标箱。眼下二期6至10号泊位正在加紧建设,设计通过能力400万标箱。梅山已成为浙江的进出口要地。

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位于梅山的浙江蓝雪食品有限公司这些年发展势头迅猛。2015年至今,这家从事优质生鲜贸易的企业业务量逐年翻番,已与西班牙、意大利等全球20多个国家开展合作,建立自己的渔业基地。“我们将继续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间的贸易往来,让更多产品走出去,也把国外产品引进来。”蓝雪董事长助理柳世亮说。

蓝雪是梅山企业在开放发展中的一个缩影。五年来,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梅山的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梅山的区域和产业核心竞争力也在不断提升。在保税港区的带动下,国际物流、海洋金融服务、海洋智能装备、海洋生命健康、海洋科教文化、滨海生态旅游等产业遍地开花。

如今,这里有浙江首家直升机5S中心捷德航空,进口直升机总量占全国三分之一。这里还是浙江唯一的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和全国最大的罗汉松进口口岸。此外,一批开放合作的项目也相继开花结果——阿联酋YDB无人机项目落户;麻省理工供应链创新学院启动教学楼设计;康达医疗、东芝、百胜等海外收购项目落户……

梅山的开放发展,助推宁波经济与世界经济互联互通。过去五年,宁波先后与22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投资贸易,2016年实现口岸进出口总额11700亿元。今年1至6月,全市进出口总额达3620.6亿元,同比增长26.2%,超越“双港”之城天津,跃居全国第9位。

2017年,梅山又被赋予新的战略定位,以梅山物流产业集聚区为核心承载区,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谋划建设宁波“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梅山这块热土已经成为宁波市乃至浙江省对外开放、先行先试、功能创新的重点区域。

基层治理新面貌,一个山村的和谐之道

欧昌伍是象山县方家岙村党支部书记,他还有一个身份——村里最早的民宿经营者。在他带领下,方家岙陆陆续续开出了31家民宿,床位550个。

不过当年的方家岙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一没集体收入,二没产业,如何引得游人来?把村子建设成为一个旅游景区,村两委班子定下了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可是问题接踵而来,整村规划,势必要拆除违法建筑,修一些路。一个村子,家家户户沾亲带故,动了谁的利益都不妥。

“主意拿不定,那就听听村民的想法。”欧昌伍说。就在2012年,方家岙村史无前例开了一个“村民说事”会,村里的党员、村民代表、部分村民坐下来商量。在这个会上,欧昌伍了解到村民有发展的愿景,但又有各种顾虑。

从那之后,“村民说事”会就固定下来,每周开一次。村民与村干部心结打开了,就能把思路想到一块去,村里的违法建筑拆了,造起了停车场;村里专门建造洗衣池,方便洗衣洗菜,污水接入污水管网……

如今,一个落后村已变成了旅游名村,去年全村旅游收入超过1000万元。看着村里的变化,欧昌伍感慨万千。因为“村民说事”,村民一起动脑筋、出点子,仅去年,村里扩增600米环溪观光游步道、1000米生态溪流观光长廊、1500平方米垂钓中心。

融合“说事、议事、办事、评事”的“村民说事”制度,目前正在宁波全市推广。这个联系群众的新窗口,搭建起协商民主新平台,畅通了干群沟通渠道,起到及时破解矛盾、化解纠纷、贴身服务群众的作用,目的就是要构建起“老百姓明白、村干部清白”的基层多元共治新格局。

“村民说事”,也是过去五年宁波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一个缩影。宁波以“核心是人、重心在城乡社区、关键是体制创新”的社会治理理念,探索“四个平台”社会治理模式,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宁波经验”。

向善向上有温度,一位大妈的感恩故事

宁波大妈徐兰芳没有想到,她和她那辆简陋的木头板车,会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电台、电视台、报纸和网络上。她觉得自己只是想要还钱,做了一件该做的事而已。

徐兰芳今年66岁,家住鄞州区塘溪镇塘头村,当年从江苏嫁到宁波。15年前,徐兰芳老伴身患尿毒症,需要做换肾手术,医药费高达数十万元。听说徐家面临困境,村民们自发上门捐款。徐兰芳的丈夫得到了救治,但干不了重活了,医药费每月开销近2000元。

家庭重担落在了徐兰芳肩上。她每天推着木板车,在当地菜场卖海鲜干货。当地政府了解情况后,给她办了低保,镇里给她捐款,菜场管理方则减免她部分摊位费,周边村民也纷纷伸出援手。宁波这座城市的大爱,让她感受到人间的真情与温暖,也助她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

直到现在,徐兰芳仍保存着一个账本,上面记录着当年捐款的26位恩人的名字。两年前,徐兰芳老伴因病离世,临终前还念叨着亲朋好友捐款为他治病的事。

今年2月,徐兰芳开始挨家挨户地还钱。每到一位恩人的家里,她还要送上一箱八宝粥致谢。

获悉徐兰芳事迹后,一家互联网企业要发给她5000元作为奖励,她和子女婉拒了。

“这些钱我们不会收,这个社会上有比我们更需要的人。” 徐兰芳儿子淡淡地说。

徐兰芳的“报恩”故事,是爱心城市宁波的一个鲜活注脚。在宁波市慈善总会“慈善一日捐”记录中, 神秘人“顺其自然”连续出现18年,他的身后还有一个庞大的“隐形慈善”群体;“一人一岗”志愿服务延伸到甬城的每一条巷弄、楼道;宁波人体器官捐献总量跃居浙江省第一、百万人口捐献率同样领先全省……

塑造城市精神,打造城市文化软实力。过去五年,宁波干成了好几件“大事”:不但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宁波文化广场、中国港口博物馆等重大文化设施也相继建成,还成功举办了2016东亚文化之都·中国宁波活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