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get下载

注册下载Bitget下载,邀请好友,即有机会赢取 3,000 USDT

APP下载   官网注册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安信证券 苏多永 董文静)

1 产业链前端轻资产模式,规模庞大细分领域各具特色

1.1. 位居建筑产业链前端,细分领域和业务环节多样

在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中,产业链通常根据项目阶段进展顺序依次包括:可研、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维护及测试和投入运行等几个环节,其中可研规划和勘察设计位于产业链前端,分别对应规划设计和工程设计环节,能较早受益并反映行业景气度趋势。同时由于占据前端地位,其业务开展进行不受后续其他环节的限制。

勘察设计:人才资质技术筑造三重壁垒,优质龙头促进集中度提升

此部分服务通常由勘察设计单位提供,不同于施工建设和维护环节需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建材采购、机械设备采购或租赁、施工成本支付等,勘察设计属于人才智力密集型行业,主要成本为支付设计人员薪酬,最终由设计师提供勘察结果、设计方案、图纸等成果,向业主收取勘察设计费用,相较于施工建设环节,无需采购、垫付等大规模的资金投入。

勘察设计:人才资质技术筑造三重壁垒,优质龙头促进集中度提升

工程设计板块所提供的工作内容服务多个行业,根据住建部工程设计资质行业分类,一共将工程设计分为21个行业,包括建筑、海洋、水利、农业、市政、民航、水运、公路、铁道、建材、轻纺、电子通信光电、核工业、商物粮、机械、军工、冶金、电力、海洋石油、化工石化医药、煤炭等。

根据规划设计开展过程中各阶段的设计深度和设计目的,通常在规划阶段后,将设计过程分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我们以建筑行业项目的设计过程为例进行说明。

前端的方案设计阶段是实现建筑从无到有的创作过程,设计收费和价值占比较高,主要确定整个项目的设计风格、功能划分、各专业的整体设计方案,后端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基于方案设计结果进行深化和细节处理,提供具体的数据计算、设计图纸,作为后续施工和采购的依据指引。

在A股上市的设计咨询公司中,各公司主营业务所属的行业和设计阶段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盈利水平和人均创收上体现出差别。

勘察设计:人才资质技术筑造三重壁垒,优质龙头促进集中度提升

1.2. 行业营收规模整体持续提升,增速高出固定投资水平

根据我国勘察设计统计公报显示, 2020年,我国共有工程勘察设计单位23741个,其中,工程勘察企业2410个,占企业总数10.15%;工程设计企业21331个,占企业总数89.85%,截至2020年末,勘察设计行业从业人员440万人,其中,勘察人员16万人,与上年相比增长1.7%,设计人员105.5万人,同比增长2.9%。

近十年来我国勘察设计企业年营收额总体呈持续增长趋势,2010-2020年,营收CAGR为22.47%,其中,2015年由于经济低迷,建筑行业发展承压,勘察设计企业营收增速达至谷底,为-0.23%,首次出现同比下滑,其他年份同比增速均超过10%,2020年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营业收入总计7.25万亿元,同比增长12.92%。

工程勘察行业下游与我国固定投资密切相关,由于勘察设计阶段在建设中位于前端且投资占比相对较低,回款周期更快,其行业增速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并不完全正向相关,根据2010-2020年间固定投资增速和勘察设计营收增速的变化趋势比较,在2015-2017年固定投资同比增速下滑的情况下,勘察设计营收增速持续上涨,且除2015年外,其他各年份,勘察设计行业营收增速均高出固定投资增速。

勘察设计:人才资质技术筑造三重壁垒,优质龙头促进集中度提升

1.3. 市场参与主体多样,细分领域各具特色

回顾我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在 80 年代,我国勘察设计行业在工程内部各细分行业、区域和专业上存在相对较高的进入壁垒,大部分工程设计业务在各领域形成垄断局面。

随后,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行业法律法规的完善,行业竞争度不断提高,转型的专业设计企业、新兴的民营设计企业、改制后的设计院、外资工程咨询公司、外资设计事务所等加入我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并逐步向工程咨询模式发展。

目前,在业务承接和开展上,勘察设计企业资质仍为硬性要求,地方区域壁垒仍存在,但行业市场化机制已经形成。

目前国内的中资勘察设计单位主要分为部级院、省级院和市级院三类,其中部级院主要指以建设施工业务为主业的大型央企旗下的勘察设计公司(如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及中国交建等央企下属设计院),资质相对较高,设计业务范围覆盖的行业更为综合多样,所承接项目通常为综合性较强的大中型工程项目,如大型公共基础设施、交通规划设计、文卫体教民生建筑和商业办公综合体工程设计等,其历史发展较为悠久,在过去国家建设高速发展期间,积累了丰富的勘察设计经验,业务版图覆盖全国及海外。

省级院主要指各地省级设计院,具有一定程度的省级区域化特性,包括地方国企(如华建集团、设计总院等)和改制后的民营设计院(如华设集团、苏交科等)。

市级院通常为规模相对较小的民企,资质范围覆盖在某一个或某几个行业,如主要从事建筑、市政等某类行业的勘察设计工作,业务范围较为稳定,业务版图呈现出较强的区域性。

勘察设计:人才资质技术筑造三重壁垒,优质龙头促进集中度提升

目前A股市场上市的规划设计和工程设计类公司共30家,按照主营业务所属的细分行业领域来看,建筑类设计咨询上市企业最多,共有11家,其次为交通设计领域,共有6家公司在A股上市,石化和轻纺类设计公司在A股上市的共有5家,其他上市公司分别在规划设计、水利、城轨、装饰和景观园林领域。

本报告将主要聚焦工程设计类公司,重点将以建筑类、交通类、水利类以及城轨类共20家勘察设计公司为重点分析对象。

勘察设计:人才资质技术筑造三重壁垒,优质龙头促进集中度提升

我们对重点跟踪的20家A股上市工程设计公司各项基本指标进行了梳理,将20家设计公司分为建筑设计和基建设计两大类。

建筑设计板块11家公司大多数为民企,地方国企仅2家。在主营设计所属环节上,尤安设计和霍普股份主营前端方案设计,其他各家公司后端设计业务占比更高。

在经营规模上,华建集团2021年营收位居板块首位,为90.55亿元,其次为华阳国际,营收为28.01亿元。11家公司中,华建集团和尤安设计2021年归母净利润超过3亿元,筑博设计归母净利润为1.71亿元,其他8家归母净利润规模在0.4-1.4亿元之间。

在成长性上,我们以2017-2021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CAGR为衡量指标,总体上民营建筑设计公司成长性更强,多家民营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CAGR均超过两位数增速水平。

在基建设计板块,多数基建设计类公司覆盖的行业较为广泛,包括交通、市政、建筑、水利等,按照各家公司各行业业务占比和技术优势看,分别与交通设计、城轨设计和水利设计相关性更强。

交通类设计公司共6家,华设集团营收和归母净利润规模位居板块首位,分别为58.22亿元和6.18亿元,其次为苏交科,2021年实现营收51.19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4.72亿元,两家企业均为江苏省交通设计龙头;勘设股份、设计总院、设研院分别为贵州、安徽和河南省级设计企业,2021年营收均超过20亿元,归母净利润均在3亿元以上。

从市值角度看,截至2022年5月27日,20家上市公司市值均在100亿以内,建筑设计板块中华建集团市值规模最大为63.44亿,大部分公司市值在30亿左右。

基建类设计公司中,苏交科市值规模最高,为91.43亿,华设集团、设计总院、地铁设计、甘咨询市值均超过50亿元,其他各家市值规模在30亿元左右。

勘察设计:人才资质技术筑造三重壁垒,优质龙头促进集中度提升

2 行业特点:人才资质要求筑造壁垒,轻资产高毛利现金流优异

2.1. 产业链前端价值突出,人才资质技术三重壁垒

根据国内外项目案例和研究分析结果,工程建设项目各阶段对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造价的影响程度如下:投资决策阶段75%~95%.,规划设计阶段35%~75%,施工阶段5%~35%,竣工决算阶段0~5%。

工程设计费虽然一般只占工程总投资的4%~5%,但项目投资决策确定后,工程规划设计阶段对项目的功能定位、规模标准、质量、造价具有决定性作用,对工程投资的实际影响程度最高可达75%。

勘察设计:人才资质技术筑造三重壁垒,优质龙头促进集中度提升

通常工程规划设计根据设计内容的开展时间顺序和设计深度分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等阶段,在方案和初步设计阶段,由于施工还未开展,设计方案的优化、调整余地较大,不利影响较小,但工程施工图设计和施工开始之后,再调整工程设计方案会造成设计和施工建设的大量返工,对工程造价、工期、工程质量都将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不利影响程度随调整的时间滞后程度增强。

因此前端的规划方案设计是规避工程后续阶段负面影响、优化和控制工程质量及造价的重要阶段,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有助于减少建设工程量,节约建设用地,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建设周期,节省建设投资和建成后的运营成本。

勘察设计:人才资质技术筑造三重壁垒,优质龙头促进集中度提升

我国对勘察设计类公司有资质规定要求,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才能承接相关业务内容,资质获取基于企业注册资本、人员资质和人数、企业经营业绩、设备技术等均有一系列标准水平,属于技术人才密集型行业,进入勘察设计行业有资质、技术和人才壁垒。

根据我国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规定,勘察设计企业资质在工程勘察和工程设计两大类别下主要包含以下几类。在工程勘察资质方面,分为工程勘察综合资质、工程勘察专业资质、工程勘察劳务资质。

工程勘察综合资质只设甲级;工程勘察专业资质设甲级、乙级,根据工程性质和技术特点,部分专业可以设丙级;工程勘察劳务资质不分等级。

取得工程勘察综合资质的企业,可以承接各专业(海洋工程勘察除外)、各等级工程勘察业务;取得工程勘察专业资质的企业,可以承接相应等级相应专业的工程勘察业务;取得工程勘察劳务资质的企业,可以承接岩土工程治理、工程钻探、凿井等工程勘察劳务业务。

在工程设计资质方面,工程设计资质分为工程设计综合资质、行业资质、专业资质、专项资质以及建筑工程设计事务所资质。取得工程设计综合资质的企业,可以承接各行业、各等级的建设工程设计业务;取得工程设计行业资质的企业,可以承接相应行业相应等级的工程设计业务及本行业范围内同级别的相应专业、专项(设计施工一体化资质除外)工程设计业务;取得工程设计专业资质的企业,可以承接本专业相应等级的专业工程设计业务及同级别的相应专项工程设计业务(设计施工一体化资质除外);取得工程设计专项资质的企业,可以承接本专项相应等级的专项工程设计业务。

勘察设计:人才资质技术筑造三重壁垒,优质龙头促进集中度提升

根据工程设计行业的商业模式,其业务开展过程主要依靠设计人员进行设计成果输出,同时上述各类资质评定标准也和设计企业所拥有的相应水平的设计人员数量密切相关,因此设计和管理人员配置及设计水平是决定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要素。

随经济发展、社会产业主体变化、工程设计行业发展情况以及社会需求不断发生变化,工程设计在各时期关注点不同,在最初的工业化建设阶段,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项目类型大型化、综合化及精细化程度明显提升,设计企业的技术水平主要体现在设计方案的目的、创意创新水平、精细化程度、重大复杂项目的设计能力等,主要由企业设计人员专业能力、企业管理能力、设计方式的创新性以及设计开展所应用的软硬件水平支撑,因此行业存在一定的人才和技术壁垒。

勘察设计:人才资质技术筑造三重壁垒,优质龙头促进集中度提升

2.2. 盈利水平负债率指标亮眼,回款周期短经营性现金流持续流入

勘察设计行业主要成本支出为人工酬劳,相较于建筑行业产业链后端的工程施工环节,设计环节没有设备材料采购或租赁的大规模支出,无明显的资金垫付需求和融资压力,设计板块整体盈利水平和负债率在建筑行业中表现亮眼。

2017-2021年,勘察设计板块毛利率均在30%左右,远高出建筑行业整体以及基建施工、房建施工子板块毛利率水平,2021年勘察设计板块毛利率为29.34%,高出建筑行业18.11个pct。

过去五年间,勘察设计行业毛利率水平有小幅回落,由2017年的32.41%降至2021年的29.34%,主要由于部分设计公司业务结构发生变化,拓展产业链,低毛利的EPC业务占比有所提升,同时员工薪酬增长,此外,部分建筑类设计公司受地产行业近年来资金承压影响,毛利率有所下滑。

在净利率水平上,2017-2021年,勘察设计板块净利率在8-12.5%之间波动,各年均高出建筑行业和基建施工板块超过5个pct,2021年,勘察设计板块净利率为8.68%,高出建筑行业5.68个pct。勘察设计板块净利率水平自2019年以后发生较大幅度下滑,由2019年的12.19%降至2021年的8.68%,主要由于毛利率小幅下滑,同时2020和2021年地产行业整体承压,部分设计公司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减值计提,影响了板块整体盈利水平。

勘察设计:人才资质技术筑造三重壁垒,优质龙头促进集中度提升

若观察勘察设计下属各细分板块的盈利水平, 建筑设计板块毛利率和净利率水平均低于各基建设计板块,2021年建筑设计板块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23.60%和4.78%,受下游地产行业影响,2019-2021年呈下滑趋势。

基建类的交通设计、城轨设计和水利设计盈利水平相对较高,表现也更为稳定。其中,交通设计板块毛利率最高,2021年为35.15%,城轨设计和水利设计板块毛利率分别为34.07%和32.65%。在净利率水平上,城轨设计位居各板块首位,2021年为15.19%,交通设计和水利设计分别为11.96%和12.33%。

我们认为建筑设计和基建设计板块盈利能力形成形成较大差距,主要由于:

1)建筑工程设计所涵盖的专业众多,如建筑、结构、机电、消防、景观、幕墙等,项目精细化程度较高,需要配置多个专业的设计人员,且各专业间的设计协调管理工作更为复杂;

2)通常单个建筑项目投资体量低于单个基建项目投资额,单个设计合同金额更低;

3)建筑设计下游客户中地产开发商占比较高,在过去几年回款和订单承接受下游影响较大。

和建筑行业内的施工板块相比,建筑设计板块具有轻资产、高毛利、低负债特点,经营模式较为成熟,回款周期短,垫资需求小,支撑设计公司良好的财务表现,助力业务拓展。

勘察设计:人才资质技术筑造三重壁垒,优质龙头促进集中度提升

勘察设计板块整体无大规模的垫资需求,整体资产负债远低于行业整体水平,2017-2021年,勘察设计板块资产负债率在51-56%之间,2021年降至51.63%,远低于建筑行业整体负债率水平74.10%,且勘察设计企业负债主要组成部分为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和合同负债等,2021年三者占负债比重为54.67%。

勘察设计:人才资质技术筑造三重壁垒,优质龙头促进集中度提升

由于设计环节相较于工程施工业务开展周期较短,同时占项目总投资比重较小,因此回款情况总体良好,2017-2021年板块各年经营性现金流均为净流入状态,且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占营收收入比重远高出建筑行业整体及基建和房建施工板块。

2021年勘察设计板块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31.35亿元,高出建筑行业整体净额,但较2020年同比减少,主要由于建筑设计和交通设计板块多家公司2021年购买服务支出、员工薪酬支出增加,同时部分建筑设计公司回款减少。

勘察设计:人才资质技术筑造三重壁垒,优质龙头促进集中度提升

2.3. 人才智力密集特征突出,人员管理水平助力长期扩张

工程设计行业主要生产力为设计师人力,对人员进行有效管理及不断吸引人才加入可以打造公司运营及技术实力,也是决定设计公司长期向好发展重要因素。

在20家上市设计公司中,员工总人数差距较大,人数最多的华建集团,截至2021年末,公司拥有员工10636人,其次为苏交科,共8091人,华设集团和华阳国际分别拥有6041和5173名员工。8家设计公司总人数位于2000-4000区间内,4家公司员工人数小于1000人,其中霍普股份员工人数为591人。

我们以各家公司技术和生产人员作为设计类人员总数,在设计类人员占比上,各家公司占比均在75%以上,其中勘设股份、设研院、建科院占比低于80%。

对于设计类公司,市场较为关注的问题是人员管理瓶颈,我们以全球大型工程设计咨询公司AECOM作为可比对象,AECOM为美股上市的美国知名工程咨询公司,提供规划、咨询、建筑设计和工程设计、一系列项目的方案和施工管理服务,覆盖交通、建筑、环境等多个行业,根据公司公告,2021财年公司实现营收133.41亿美元,拥有专业技术人员约51000人,从员工人数来看,中国设计企业人数远低于全球性设计咨询公司人员管理规模。

在人员激励和人才吸引上,多家上市公司通过股权激励方式挽留核心人才,增强员工积极性和凝聚力。

勘察设计:人才资质技术筑造三重壁垒,优质龙头促进集中度提升

勘察设计:人才资质技术筑造三重壁垒,优质龙头促进集中度提升

从管理费用率角度来看,设计行业总体管理费用率在2017-2021年整体呈下降趋势,由12.75%降至8.35%,基建设计和建筑设计子板块管理费用率均控制有效,2021年分别为8.20%和8.30%,体现出设计板块人员规模持续增长但人员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20家上市公司中,管理费用率水平差异较为明显,2021年20家公司管理费用率水平在3.24-12.63%之间不等。

勘察设计:人才资质技术筑造三重壁垒,优质龙头促进集中度提升

2.4. 细分板块人均创收水平差距大,多因素或驱动未来提升

工程设计行业具有人才智力密集型特点,设计人员人均创收是反映设计公司人员管理能力、运转效率以及创造价值水平的指标之一。

勘察设计行业四个子板块人均创收存在一定差距,城轨设计板块人均创收均值位居各板块首位,2017-2021年均超过100万元/年,2021年达到137.04万元/年,其次为交通设计板块,各年人均创收均在70万元/年以上,2021年达到85.42万元/年,建筑设计和水利设计人均创收均值较为接近,2019-2021年均超过50万元/年,2021年分别为68.91万元/年、64.08万元/年。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通常建设体量庞大复杂性高,建设周期较长,相较于其他常规建筑和基建类项目,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设计环节不仅仅指对单个项目体进行独立设计,还包括整体路网规划,其设计的整体性、综合性更强,设计内容所囊括的专业和考虑的因素也更为多样复杂,在勘察设计领域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在收费水平上,和常规勘察设计项目收费占比水平相比,城市轨交项目的设计收费占项目投资比重更高,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概算编制办法》(建标(2017)89号)所列出的取费标准,勘察费通常为工程建设费用的0.6-0.8%,设计费为工程建设费用的3.5-4%,因此城市轨道设计单位所承接的单个设计项目合同体量相较于常规交通和房建设计项目更高,在人均产值上体现出显著差异。

交通设计人均创收总体高于建筑设计板块,交通设计板块公司人均创收多数位于60-90万元/年,建筑设计公司为30-60万元/年。主要由于虽然交通设施项目(如公路、桥梁)项目通常投资体量较为庞大,但所涉及到的细分专业少于建筑设计项目,两个板块对设计人员配置要求和多专业协调管理复杂性上存在差异。

若观察建筑板块中各公司人均创收水平,2021年,汉嘉设计、启迪设计人均创收均超过100万元/年,远高于板块均值,主要由于两家公司业务结构发生变化,EPC业务占比快速提升。

勘察设计:人才资质技术筑造三重壁垒,优质龙头促进集中度提升

勘察设计:人才资质技术筑造三重壁垒,优质龙头促进集中度提升

勘察设计公司人均创收影响因素包括业务和人效两部分,主要受项目收费、项目量、人均工作量和直接生产人员结构(设计等主营业务人员占比)的影响,设计企业中设计、项目管理等业务相关的直接生产人员通常占比较高也较为稳定,因此我们主要从如下两方面分析其人均产值的提升驱动因素:

1) 单个项目合同额提升带动的总营收增长。

相同类型和体量情况下,项目收费提升主要源于设计费率的提升或承接业务内容增加,如由设计拓展至产业链其他环节或增加专项设计等内容。

以建类设计项目为例,根据前后开展顺序通常可分为方案、初步、施工图设计三个环节,三个环节单位面积收费标准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方案设计环节主要完成项目的造型美感、功能分区和工程系统选择等关键的方向性设计内容,为后续设计环节提供依据和指引,对创意设计、技术经济比选分析等有较高的要求,目前概念方案创作设计的价值已被广泛认可,可获取相对较高的收费单价,投资回报比较高,尤其在文教体卫、办公商业综合体、超高层等非居住类建筑中,方案设计环节收费标准更高,带动项目整体合同额提升。此外,若设计企业所承接的项目包括BIM设计和装配式设计需求,可额外收取此部分设计费用。

从项目所属类型来看,在项目基本情况和要求相近的前提下,EPC和全过程咨询项目合同金额通常远高出设计项目,其项目周期较设计项目有所延长,设计工作结束后,后期其他环节营收确认规模大幅增加,助力人均产值提升。

2)人员效率提升,项目周转加快。

目前设计公司主要通过科技手段和管理模式的调整实现人效提升,通过在设计过程中引入科技化自动化手段,旨在助力设计师专注于前期设计创意等需要投入智力的高价值工作阶段,减少重复性制图或其他可自动化的计算模拟等工作,在相同周期内,人均工作量增加,项目设计周期有所减少,回款加快。在管理上,根据各人员的技术经验水平进行项目人员架构的优化配置,以实现个人智力成果输出价值的提升。

勘察设计:人才资质技术筑造三重壁垒,优质龙头促进集中度提升

2.5. 行业竞争分散企业全国分布,优质公司有望提升市占率

我国勘察设计行业下属细分行业众多,各细分行业又包括多个专业,在传统设计模式下,在设计企业具有某专业或行业的勘察设计资质和人员配置,即可开展相应设计业务的承接工作,对企业科研、技术、全产业链拓展等要求相对不高,各家企业设计水平、业务范围和规模差距较大,设计行业呈现出较为分散竞争格局。

基于ENR建筑时报评选的中国工程设计企业60强和勘察设计行业中设计业务营收数据进行分析,我国勘察设计行业集中度处于较低水平,其中TOP5市占率在2019年仅为10.26%,TOP10、TOP20和TOP60市占率分别为15.34%、21.85%和33.04%。

勘察设计:人才资质技术筑造三重壁垒,优质龙头促进集中度提升

根据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的统计数据所示,目前综合甲级为工程勘察和工程设计类的最高资质,在我国符合工程勘察综合甲级和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的企业分别有362家和88家。

在地域分布上,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企业呈现全国分布特点,分布在全国22个省或直辖市,数量最多的省市为北京、湖北、天津和上海,其次为四川、陕西,在华北、华南、华中、华东、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均有分布。

勘察设计:人才资质技术筑造三重壁垒,优质龙头促进集中度提升

目前各类工程项目的设计规划在复杂性、创新性和精细化上均较过去有更高的要求,如大型基础设施、超高层建筑、个性化空间设计和极端环境下的勘察设计等,在设计方法和技术上亦有较大的提升,如BIM技术和各计算模拟软件工具的应用等,同时全过程咨询和EPC模式目前大力推进,对设计企业综合实力提出更高要求。

设计企业业务规模提升速度、行业地位和市场份额的提升主要依靠公司设计技术水平、输出结果质量、客户接受度、市场扩张能力等多方面优势,需要设计企业在营销能力、人员技术水平、软硬件投入支持、项目架构配置、行业专业配置、多个项目进度的协调管理和项目设计的质量控制上有较强的能力,优质龙头设计企业的先发优势未来有望得到显著发挥,其品牌知名度、技术能力、融资能力、区域布局等效应有望快速体现,从设计类上市公司过去业绩表现来看,各细分板块龙头在行业承压时较其他公司呈现出经营韧性,未来设计订单有望向各板块优质龙头企业靠拢。

勘察设计:人才资质技术筑造三重壁垒,优质龙头促进集中度提升

在下游客户发展变化上,以建筑设计企业为例,目前房地产行业企业规模分化格局不断加大,资金实力充足的大型知名地产公司规模有望进一步提升,进一步带动上游建筑设计行业集中度提升。

国内优质大型地产企业由于对自身投建项目的品质要求和资金实力,在设计服务供应商选择上,倾向于选择设计技术实力强劲、项目经验丰富且服务管理水平出色的设计企业,并且通常采用战略供应商选定和集中采购模式。

同时大型地产公司通常开发具有品牌特色的建筑产品系列,为保证所投建项目设计风格和标准的一致性和产品化特色,地产公司在更换设计单位更为慎重,因此优质设计公司和客户之间供需黏性较强。(报告来源:远瞻智库)

3 行业趋势:全过程服务全面推进,建筑科技为大势所趋人

3.1. 全过程咨询和EPC全面推进,设计企业纵向延伸产业链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要求提升,较过去工程建设各环节独立开展和碎片管理模式,近年来全过程工程咨询和工程总承包(EPC)模式获得大力鼓励推进,以此模式开展的项目不断增加。

自2017年起,住建部等持续推行全过程咨询业务模式发展,旨在打破过去碎片化工程咨询服务模式,提升项目效率和质量,培育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

2017年2月,《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培育全过程工程咨询;2019年3月,发改委与住建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鼓励多种形式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模式,鼓励和支持咨询单位创新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模式,为投资者或建设单位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勘察设计:人才资质技术筑造三重壁垒,优质龙头促进集中度提升

工程总承包(EPC)是指工程项目建设单位按照合同约定对从决策、设计到试运行的建设项目发展周期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相较于传统的离散式承包模式,EPC模式采用统一和扁平化的管理体系,可为项目管理效率和推进带来明显提升, EPC模式逐渐成为我国大型项目建设模式的主流。

在政策推进上,自2014年起,发布多个加大工程总承包(EPC)推行力度的相关政策文件。2019年12月,《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多个省市相继出台相关规定和政策,鼓励企业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等领域积极推行EPC模式

综合来看,全过程工程咨询和EPC模式都更突出了设计阶段先导优势,即在设计阶段全面考虑多行业多专业及产业链各阶段的成本、工期、管理模式,也为设计企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在传统工程项目开展模式下,在项目的设计建设阶段,设计企业主要仅参与项目的勘察设计环节,而全过程咨询和EPC要求设计企业参与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覆盖可研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管理等多个环节,除单一设计技术外,还需要设计咨询企业具备多专业管理协调能力,业务环节也由勘察设计环节扩大至投资决策、招投标、设备采购、施工、运维等多个阶段。

在政策推进下,我国工程设计行业服务模式转变加快,主要体现在产业链纵向延伸。

近年来多家设计公司立足勘察设计,积极介入EPC和全过程咨询业务,实施“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战略,依托规划和设计向全产业链一站式服务方向发展,拓展公司业务链长度,由单一的设计企业逐步向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咨询企业转型。

在产业链拓展模式上,与工程类企业基于资本和施工为主体的EPC业务模式不同,多数设计公司所承接的EPC业务主要是基于设计和项目管理进行全过程业务开展,发挥自身的技术集成和专业协同管理优势,从项目前期的规划设计阶段即综合考虑设计、施工、管理的协同和有机结合,将技术咨询优势融入设计、设备材料选型、施工方案、调试等各环节,实现项目整体优化,从项目质量、成本、工期及运行效率上为业主带来效益。

在项目承接模式上,可以采取与施工单位联合体投标,项目业务开展上主要提供的仍是智力服务,工程施工业务由施工企业开展完成。此种模式下,设计公司仍可保证较好的回款模式和现金流,资金和垫资由施工企业承担。

勘察设计:人才资质技术筑造三重壁垒,优质龙头促进集中度提升

通常工程总承包项目投资体量大,成为勘察设计行业规模扩张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勘察设计行业统计公报数据,2016-2020年,勘察设计行业工程总承包类新签合同额CAGR超过40%,2021年工程总承包新签合同额合计55068.2亿元,同比增长19.5%,其中,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类合同额合计占比分别为40.10%和14.98%。

勘察设计:人才资质技术筑造三重壁垒,优质龙头促进集中度提升

A股上市设计公司中,以华阳国际、华设集团和设计总院为例,三家公司在过去三年内,全过程咨询和EPC相关的承包类业务营收规模及占比均持续提升。

华阳国际2019年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新签合同额高达18.91亿元,2020年和2021年,此类业务营收快速增长至4.87亿元和11.07亿元,2021年业务营收占比提升至38.49%,公司所承接EPC项目主要为政府类装配式建筑,项目建设周期较快,同时回款保障性强。

华设集团在 EPC项目承接上,坚持技术创新和创意引领的项目承接原则,态度既积极又慎重,重点在长三角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开拓市场,积极拓展工业化智能建造、装配式生产、城市更新、智慧城市、生态水务、高标准农田等 EPC 业务。

设计总院除工程勘察和设计综合双甲级资质外,还拥有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机电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公路工程施工 总承包三级资质,2021年, EPC和全过程咨询业务新签合同额13.19 亿元,实现此类营收 7.34 亿元,同比高增 69.60%,营收比重提升至31.14%,保持高速发展水平。

勘察设计:人才资质技术筑造三重壁垒,优质龙头促进集中度提升

3.2. 设计价值认可度提升模式多元,设计端投资占比有望提升

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在从计划建设到项目运行,通常分为前期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维护及测试和运行等几个阶段。

在时间占比上,勘察设计阶段所需时间根据不同的项目类型需0.5~2年不等,施工时间相对较长,其中住宅建筑约需要1~2年,大型公建项目施工时间需3~7年或更长,在施工、调试和试运行期间,设计单位提供小部分辅助性设计咨询服务,对于承接了项目总承包项目的勘察设计企业而言,还需提供整个建设周期的造价、招标及项目管理工作或工程施工服务。

在费用占项目总投资额的比例上,勘察费为工程前期地质资料的收集发生的费用,设计费为工程设计阶段发生的设计费用,根据我国项目造价概算统计,通常勘察设计费占项目总投资比例在1~5%区间,大部分项目勘察设计费用占比约在2%左右。

从国际工程设计咨询行业来看,我国工程设计咨询费用在工程总投资中的占比依然较低。工程咨询通常处于项目进展的前端,可行性研究、勘察规划及各种设计方案的选择直接影响后续的施工采购成本、工期、运行费用、质量以及投资方经济回报水平,在发达国家,工程设计咨询已经成为项目投资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根据各国工程造价研究统计报告,德国的工程咨询费约占工程造价的 7.5%-14%;英国的工程咨询收费标准为 8.85%-13.25%;美国的工程咨询费率在 6%-15%之间,我国勘察设计行业营业收入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比重仅有 3.05%,工程咨询费用率目前在我国最低一般是1%左右,最高大约为9%,随着我国工程咨询模式和服务内容日渐趋于综合化和国际化以及国内项目建设方对勘察设计阶段价值的进一步认可,相较发达国家,我国工程设计咨询费用的平均占比有较大提升空间。

勘察设计:人才资质技术筑造三重壁垒,优质龙头促进集中度提升

根据过去十年勘察设计营收占固定投资(不含农户)比重变化,除2015年建筑行业整体行情的低迷导致勘察设计企业营收占比下降外,总体上营收占固定投资比重呈上升趋势并在2020年达到近十年的最高值13.97%。

和过去的规划勘察设计相比,目前我国工程设计项目呈现综合化、大型化趋势,下游客户对创新和精细度要求提升,同时新兴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不断推进使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收费水平,全过程咨询、工程总承包模式持续推广,我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咨询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质量提升,设计行业的发展演变均为勘察设计营收占固定投资比重的提升带来契机。

勘察设计:人才资质技术筑造三重壁垒,优质龙头促进集中度提升

3.3. 立足专业领域横向拓展,新增业绩增长点助力长期发展

除了在产业链纵向延伸,为实现经营规模的长期增长,设计行业多家公司通常通过并购或成立新业务部门,立足自身主营设计领域所在的终端行业,横向扩大工程行业范围,或布局工程设计相关的新型业务领域,以优化客户结构,打造新的业绩增长点。

例如,华设集团为江苏省交通设计民营龙头,业务开展聚焦公路、桥梁、市政等行业,加大水利水运行业的经营力度, 2021 年水运水利类项目新签合同额近 10 亿元。此外,公司在智慧公路、智慧港航、智慧城市、智能养护、低碳环保、数字平台等新型业务方面取得项目级或产品级突破,并向产业级发展,旗下装配式智能制造公司已建成并实现量产。

2021 年公司实现新型业务营收9.42 亿元,其中数字智慧类 3.9 亿元,绿色低碳类 5.52 亿元,同比增速超 20%。在建筑设计板块,华阳国际为装配式建筑设计龙头,公司过去主营地产类住宅的常规建筑工程设计业务,近几年装配式建筑设计业务快速增长,同时积极承接政府和工商企业类项目设计业务,优化下游客户结构。

此外,公司持续布局建筑科技业务,在BIM设计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且与国内工业软件龙头中望软件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展国产BIM软件研发销售,助力公司打造新的业务增长点。

其他设计公司,如地铁设计,围绕轨道交通设计,横向拓展业务维度,积极参与以轨道交通站点为核心的综合体开发项目,如交通枢纽上盖建筑的设计业务和车站周边的综合开发等,并承接多个市政工程项目,空间规划、市政设计和建筑设计项目经验不断增强;启迪设计依托子公司嘉利达开展分布式光伏电站咨询设计和建设运维;筑博设计开拓非房地产类业务,加大康养医疗建筑项目承接,2021年非地产类新签合同占比高达45%。

勘察设计:人才资质技术筑造三重壁垒,优质龙头促进集中度提升

3.4. 数字化转型大势所趋,BIM技术应用大有可为

我国建筑业GDP体量占国民经济总产值比重约为7%,但数字化水平在各行业位居末位,根据麦肯锡发布的《想象建筑业数字化未来》,在各项数字化指数中,建筑业只有数字化事务处理、数字信息交换为中等水平,其他数据如数字化业务流程管理、员工数字化能力培育等均处于最低水平。

根据中国建筑行业协会统计,2018年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投入占总产值的比例约为0.08%,而发达国家则为1%,我国建筑信息化投入远低于发达国家,相比之下有很大提升空间。

勘察设计:人才资质技术筑造三重壁垒,优质龙头促进集中度提升

BIM技术为建筑行业数字化进程的核心技术驱动力,自2001年开始,我国即开始积极推广BIM技术的应用。国家科技部于2001年制定了“解决科技重点问题十五规划”,课题为“基于IFC国际标准的建筑工程应用软件研究”,并对BIM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相关研究。

2006-2010年间,国家科技部“十一五”规划为BIM技术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我国BIM技术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包括规范标准、BIM建模系统和施工管理系统,并应用于部分实际工程案例中。

2011年起,我国BIM技术应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首次将BIM纳入信息化标准建设内容;根据《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BIM成为“十三五”建筑业重点推广的五大信息技术之首;2015年,《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末,建筑行业甲级勘察、设计单位以及特级、一级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掌握并实现BIM与企业管理系统和其他信息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应用;到2020年末,以下新立项项目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中,集成应用BIM的项目比率达到90%:以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大中型建筑;申报绿色建筑的公共建筑和绿色生态示范小区。

勘察设计:人才资质技术筑造三重壁垒,优质龙头促进集中度提升

目前BIM应用在国内设计企业中的应用程度较以往得以加强,但多家设计企业在项目实操层面,BIM仅作为二维设计的辅助工具,仅应用BIM进行翻模和局部空间的管线综合分析等,并未实现BIM的正向设计,BIM正向设计是一种设计方式和设计过程,具体指:

在项目设计从方案至施工图的各个阶段,均使用BIM设计平台开展设计工作,最终根据业主需求向业主交付三维模型、二维图纸、设计资料或数据等设计成果,在设计过程中实现模块化、信息化、自动出图、碰撞检查和方案优化,BIM模型所承载的项目数据信息向下游传递,下游单位将BIM模型作为模拟计算、造价算量、生产、施工的依据,直至交付和运营阶段。

除了建筑各专业的物理空间几何信息外,项目整体及各系统、设备部件的各类参数数据(如材料属性、温度、湿度、逻辑信息、部件间的位置连接关系等非几何信息)由设计阶段开始即在同一模型底稿中体现,贯穿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有效保证了项目数据信息的完整性、精确度和一致性, BIM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实现参数化设计、各专业协同设计、减少设计阶段错误引起的工程阶段变更、可视化结果呈现、项目各参与方的高效交流、便于业主提升项目管理效率和质量等。

勘察设计:人才资质技术筑造三重壁垒,优质龙头促进集中度提升

我国BIM技术实际项目应用案例较过去大幅增长,但相较于国外发达国家,我国BIM技术的工程应用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在国家政策层面,我国对BIM发展目标日趋细化,我们认为“十四五”期间,我国BIM技术研发和应用推进力度将持续加码。

2021年4月,住建部发布《中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报告(2021)》,提出大力发展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和智慧运维,加快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研发和应用。2022年1月,住建部正式印发《“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在BIM技术集成应用专栏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BIM技术框架和标准体系,包括推进自主可控BIM软件研发、完善BIM标准体系、引导企业建立BIM云服务平台、立基于BIM的区域管理体系以及开展BIM报建审批试点。

在地方层面,我国多个省市的住建部门接连发布了十四五期间建筑信息化和数字化相关的政策文件,引领建筑行业在十四五期间开展BIM技术的应用,推广BIM 技术成为“十四五”期间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具备BIM技术研发和应用能力的企业在项目BIM需求提升背景下优先受益。

在各省市中,广东和上海地区在BIM的应用目标、技术标准以及应用水平上均位居全国各地前列。

早在2014年9月,广东省住建厅发布的《关于开展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即明确了未来五年广东省BIM技术应用目标:到2014年底,启动10项以上BIM技术推广项目建设;到2015年底,基本建立广东省BIM技术推广应用的标准体系及技术共享平台;

到2016年底,政府投资的2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以及申报绿色建筑项目的设计、施工应当采用BIM技术,省优良样板工程、省新技术示范工程、省优秀勘察设计项目在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环节普遍应用BIM技术;到2020年底,全省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及以上的建筑工程项目普遍应用BIM技术。

2021年4月住建部信息中心指出,要大力发展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和智慧运维,加快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研发和应用,建设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开展智能建造试点。

勘察设计:人才资质技术筑造三重壁垒,优质龙头促进集中度提升

4 下游需求:稳增长助力基建需求释放,静待地产宽松政策落地传导

4.1. 基建需求:稳增长推进基建加码,“两新一重”建设需求强劲

2022年1-3月,我国狭义基建投资增速高达8.50%,在1-2月高增速基础上持续提升,较2019-2021年同期复合增速大幅提升6.45个pct(剔除2020年同期低基数影响)。4月起,由于疫情因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多地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1-4月基建投资增速下滑至6.50%,稳增长再次加码。

勘察设计:人才资质技术筑造三重壁垒,优质龙头促进集中度提升

2022年,我国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限额为3.76万亿元,2021年12月财政部已向各地提前下达了2022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46万亿元,21Q4我国共发行1.2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根据发改委会议内容,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要求,尽快将去年四季度发行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落实到具体项目,抓紧发行已下达额度,力争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今年1-3月, 全国各地发行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1.25万亿元,占全年限额33%以上,4月发行放缓,但1-4月整体发行规模已经超过40%,要求专项债8月底基本使用到位,投向扩至新基建,2022年基建投资增速值得期待。

勘察设计:人才资质技术筑造三重壁垒,优质龙头促进集中度提升

在基建细分领域上,2020年5月首次提出重点支持 “两新一重”建设,即新型基建、新型城镇化和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2021年和2022年仍为基建建设方向。

水利建设为我国“两新一重”建设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几年年度投资规模提升明显,由2015年的5452亿元提升至2021年的7576亿元,2019-2021年连续三年均保持在7000亿元以上的年投资规模,2021年,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已批复67项,累计开工62项。

2022年1月,水利部印发《关于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5年建设一批国家水网骨干工程,有序实施省市县水网建设,进一步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2月,水利部表示将以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为着力点,进一步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努力扩大在建项目投资规模。

2022年我国水利建设投资规模庞大,根据4月水利部发布内容,全年可完成投资约8000亿元。年初至今我国水利建设全面加快,完成投资快速增长,今年以来重大水利工程已经开工10项,1月至4月,各地完成水利建设投资近2000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45.5%。

根据统计局发布的投资数据,2022年1-4月,水利管理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速为为12.00%,较1-3月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速环比提升2.00个pct,位居狭义基建投资各子行业首位,远高出基建整体投资增速水平(6.50%)。

2022年1月,水利部印发《关于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5年建设一批国家水网骨干工程,有序实施省市县水网建设,进一步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2月,水利部表示将以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为着力点,进一步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努力扩大在建项目投资规模,十四五期间我国水利建设空间充足。

勘察设计:人才资质技术筑造三重壁垒,优质龙头促进集中度提升

我国综合交通运输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交通补短板的需求较为强劲,建设重点主要覆盖西部交通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水运航道、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交通和农村公路建设上等。

2021年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6220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完成铁路固定资产投资7489亿元,完成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27508亿元,同比增长6.3%,2022年1-4月,公路水路固定投资增速为7.26%。

根据《“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铁路、公路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空间充足,2022年5月,交通运输部提出积极扩大交通有效投资,适度超前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建设重点,着力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项目落地实施,着力扩投资、稳增长,为稳住经济基本盘提供支撑,各年投资规模有望保持高位水平。

勘察设计:人才资质技术筑造三重壁垒,优质龙头促进集中度提升

城市轨交投资快速增长,都市圈建设助力需求释放。

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的不断提升和城市群都市圈建设的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作为新型基建类型,投资规模迅速提升,成为市政交通板块重要的投资增长点。根据交通运输部信息,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国(不含港澳台)共有51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269条,运营里程达8708公里,2011-2020年运营里程CAGR达17.66%。

2021年新增运营里程1168公里,同比增长约15%。2011-2021年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完成额由1628亿元增长至5859.8亿元,CAGR达13.66%。

目前我国城镇化建设不仅体现在城镇化率的提高上,也体现在城市的结构变化上,中小城市的人口逐渐向大城市、中心城市和都市圈集聚,大城市人口集聚效应愈发明显,以地铁、市域铁路、快轨等在内的轨道交通系统对大城市的扩张、人员出行运输需求,以及多中心化、优化城市布局等方面起到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勘察设计:人才资质技术筑造三重壁垒,优质龙头促进集中度提升

2019年,出台了《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带动城市基础设施需求释放,其中轨道上的都市圈是建设首要目标。

在全国轨道交通建设总体目标上,根据2019年所发布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以及2021年初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内容,未来的建设目标为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构建便捷顺畅的城市(群)交通网,推进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强化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

新型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方面包括积极推动重点城市群、都市圈城际铁路、市域市郊铁路建设;《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十四五”期间新增城市轨交运营里程3000公里。在市域(郊外)铁路建设方面,目前我国各类符合市域(郊)铁路功能定位和技术标准的线路仅1100公里左右,是我国交通运输的短板和都市圈交通建设的薄弱环节,有巨大的建设需求。

2020年12月17日,《关于推动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加快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强市域(郊)铁路与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衔接。根据《关于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指导意见》,未来三年,我国将新增城际铁路和市域铁路运营里程3000公里。

2022年5月,印发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引导有条件的大城市轨道交通适当向周边县城延伸。城轨建设是城镇化建设背景下的重要投资领域之一,轨道交通不仅仅提供运输功能,同时也是实现城市产业发展升级、空间优化布局和区域衔接的工具,未来城轨建设项目建设投资仍有望保持在高位水平。

勘察设计:人才资质技术筑造三重壁垒,优质龙头促进集中度提升

4.2. 房建需求:城镇化驱动建筑需求释放,地产政策放松静待投资改善

建筑设计和地产投资密切相关, 2008-2019年,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由3.12万亿元快速增加至14.76万亿元,CAGR达12.70%,同比增速在2015年急剧下滑至1.00%,自2016年起,年投资同比增速呈上升趋势,2019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速达9.9%,2020年受疫情冲击,房地产投资增速增速降至7.00%,2021年我国地产调控政策整体偏紧,2021年全年房地产投资完成额为14.76万亿元,同比增长4.4%。2021年房地产投资占固定投资比重为25.22%,仍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产业之一。

自2021年9 月起,央行、银保监会等部门多次提及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目前房地产行业政策边际放松,但落地成效仍需等待,地产行业基本面目前仍处于下行区间,开发企业资金承压,投资动力待修复,叠加疫情影响,2022年1-4房地产投资增速延续下滑态势,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为-2.7%。

自2019年起,房屋新开工面积持续同比减少,2021年同比减少11.40,2022年1-4月房屋新开工面积延续2021年同比下滑态势,新开工面积同比大幅减少26.30%,接近历史底部。

勘察设计:人才资质技术筑造三重壁垒,优质龙头促进集中度提升

目前地产行业政策主基调是“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是房地产长期调控目标,近期多项地产宽松政策发布,根据乐居网汇总整理,2022年一季度60余省市累计出台约80次地产调控放松政策,主要涉及针对性放松限购政策、降低首付比例、发放购房补贴、降低房贷利率、取消限售、为房企提供资金支持等方面,目前地产宽松政策主要集中在二三线城市,且主要针对购房端,体现在地产行业的落地成效仍需等待,目前稳增长持续加码,后续地产政策持续放松改善的预期较为强劲。

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基调之下,随后续房企风险释放或逐渐减弱,资金压力缓解,购房需求得到满足,房地产投资和销售下滑态势有望得到改善,行业基本面反弹可期,销售数据好转改善地产行业现金流现状,进而提升房企拿地立项建设意愿,带动投资、新开工及竣工面积回暖,建筑设计企业在手订单回款以及新签订单增长有望改善。

装配式建筑快速增长,设计引领作用突出。

近年来国家持续推动建筑产业化发展,建筑业转型升级趋势明显,建筑工业化不断推进,绿色建筑、BIM 技术和装配式建筑等理念和技术在我国的普及。在建筑工业化领域,我国多个部委自2013年起相继下发了一系列政策推动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建筑工业化发展。

2016年9月,《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2013-2021年,我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高速增长,2021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同比增长50.72%,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了20.5%,距离2025年目标仍有约10%的提升空间。

2021年10月《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提到实现工程建设全过程绿色建造,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重点推动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推动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

勘察设计:人才资质技术筑造三重壁垒,优质龙头促进集中度提升

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包括“设计-生产-施工-运维”等各个阶段,其核心特点为一体化、集成化、标准化和信息化。传统建筑项目设计结束后直接进入施工阶段,较多问题在施工阶段才得以体现,而装配式建筑较传统建筑项目流程引入了构件生产制造环节,由于项目一体化和集成化要求,在项目最初的设计阶段即需要综合分析前端至后端各阶段的可行性,安装施工阶段产生问题的风险前置至设计和生产环节。

装配式建筑项目须以前端设计为主导开展,各专业和各环节间的一体化设计是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制造和安装施工进行开展的重要前提,除满足建筑功能和设计规范等要求外,还需考虑后端模具加工、生产工艺、运输条件和安装施工工艺等,即:在方案设计阶段开始综合统筹策划各专业子系统(通常包括建筑、结构、机电和装修)的设计、制造和现场装配等阶段的工作内容。

勘察设计:人才资质技术筑造三重壁垒,优质龙头促进集中度提升

5 稳增长加码设计端优先受益,关注设计细分板块龙头

5.1. 稳增长为市场重要主线,前端设计龙头优先受益

当下稳增长为市场投资主线之一,政策持续加码,行业景气度向好,资金供给充足,产业链前端优先受益行业投资建设提速。

2022年初以来,多省份推出了大规模的重大项目建设投资计划,覆盖交通、水利、民生建筑、生态环保、新型基建等多个领域。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30个已经公布投资计划的省市,2022年当年计划完成投资额累计值高达13.5万亿,同比增速超过15%,从各个地方政府推出的投资计划来看,9个省份当年计划完成投资额超过5000亿元,其中安徽、河南和浙江省投资规模均超1万亿元。

同时在房建领域,地产政策呈边际放松态势,助力未来销售、竣工和投资数据回暖,带动房建类设计企业在手项目顺利推进以及新签订单增长。

勘察设计板块商业模式优势较为明显,依靠人才输出智力服务,有一定的行业壁垒,且轻资产高毛利,垫资和融资需求较小,同时业务开展周期较短,现金流表现较为健康。

A股上市设计公司中,各细分领域龙头技术实力强劲,经营韧性十足,目前设计项目趋向于大型化、综合化、精细化,同时全过程咨询和EPC模式持续推进,设计龙头公司在项目承接时的资质、人才、技术、项目经验优势明显。

此外,多家优质设计龙头立足主营细分领域,横向扩张至其他行业或布局新型业务,长期成长可期。

从估值角度,建筑设计、交通设计、城轨设计和水利设计2022年PE均值都均在10倍以上,但各细分板块内部各家上市公司估值差异较大,如建筑设计板块中汉嘉设计2022年PE为23.3倍,华阳国际仅为11.0倍,且低于均值水平15.3倍;交通设计板块中苏交科2022年PE为15.7倍,华设集团仅为8.5倍,远低于PE均值12.1倍;城轨设计标的地铁设计2022年、2023年归母净利润wind一致预期增速均在25%以上,2022年/2023PE仅为15.0/10.9倍。

总体看来,低估值设计龙头投资价值显著:1)交通设计:华设集团、设计总院;2)建筑设计:华阳国际、筑博设计;3)城轨设计:地铁设计。

勘察设计:人才资质技术筑造三重壁垒,优质龙头促进集中度提升

5.2. 重点标的

5.2.1. 华设集团

公司为江苏省基建勘察设计领域龙头企业,立足交通领域前端勘察设计,积极发展设计创意和技术集成为引领的全产业链服务模式。公司2021年全年新承接订单106.86亿元,为2021年营收的1.84倍,同比增长4.42%,新承接合同额连续两年突破 100 亿元。

公司作为基建设计龙头将率先受益两新一重建设背景下交通建设提速。除传统基建业务外,公司深入布局新基建业务,在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环保和水务等领域取得成效。

公司依托自身位居全产业链前端的设计先发优势、技术集成优势和交通领域数据资源,推进智慧交通产业落地,进行数字化转型,并实现营收的快速增长。此外,公司积极推进工业化建造基地落地,和盐城交投共同出资设立的华设盐城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已建成并实现量产,创造新的业绩增长点。

5.2.2. 设计总院

公司为安徽省基建设计优质龙头,拥有勘察和设计双甲级资质,重大复杂项目经验充足,累计完成高速公路勘察设计7000公里,承接多座特大型高难度桥梁以及500多公里各类隧道的设计任务及航道和码头工程。2021年实现营收23.57亿元,同比增长23.41%,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3.88亿元,同比增长6.90%。

公司技术竞争力显著,实控人为安徽省国资委,控股股东为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为全省统一的高速公路投资运营管理平台,项目资源渠道稳定,在手订单充足,布局全产业链,人均创收超过100万元/年,位居基建设计板块首位。

公司2021年新签勘察设计业务订单24.63亿元,同比增长16.14%,新签EPC业务订单13.19亿元,目前在手合同额为66.39亿元,为2021年营收的2.82倍,同比增长27.67%,公司在手订单充裕,为未来两项主业营收的持续增长提供坚实保障。公司位居基建产业链前端,未来有望充分受益省内广阔的基建市场需求,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

5.2.3. 华阳国际

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28.76亿元,同比增长51.8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5亿元,同比下降39.20%,主要由于对部分项目进行了充分的坏账计提。

2021年公司各类业务新签合同额为:设计24.36亿元(yoy+5.08%)、造价咨询4.51亿元(yoy+27.25%)、全过程咨询1.56亿元,三项业务新签合同额总计达30.43亿元,为2021年营收的1.06倍。

公司为我国建筑设计领域的优质民营龙头,行业地位不断提升,优质客户资源丰富,立足建筑设计,拓展业务链长度至全过程咨询和EPC。同时装配式设计和BIM应用水平行业领先,在保障房领域客户资源和技术经验优势显著。

公司现金流充裕、在手订单充足,支撑未来业绩释放,有望全面受益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建筑工业化发展和保障房建设推进力度。2021年公司减值计提较为充分,助力2022年轻装上阵。目前地产行业政策边际改善,地产链设计公司有望迎来新的上行动力。

5.2.4. 筑博设计

公司为民营建筑设计龙头, 2021年实现归母净利润的快速增长,同时高增23.89%。

公司加大非住宅业务开拓,重点开拓医疗养老建筑市场,优化业务结构,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根据公司年报,2021年非住宅类新签合同占比大幅提升至46%,占比大幅提高,增强了公司抗风险能力。同时,地产政策放松助力行业回暖,住宅项目有望触底回升。

立足广东省,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设立分支机构,进行全国业务布局。公司在手现金充足,费用控制有效,在装配式、BIM等领域积极布局,未来有望持续成长。

5.2.5. 地铁设计

公司为城市轨道交通设计领域优质龙头,城轨设计领域竞争格局较为清晰,集中度高,公司具备勘察设计行业双甲级最高资质,重大复杂项目经验充足,技术竞争力显著,控股股东项目充足,公司项目资源渠道优势显著,根据公告,2021末,公司在手订单超过120亿元,为2021年营收的5倍,保障未来业绩释放。

此外,公司以轨道交通为核心,横向拓展业务维度,积极参与以轨道交通站点为核心的综合体开发项目,业务拓展至建筑和市政设计等多个领域,承接多个项目,并延伸业务链长度,布局人防工程总承包,持续打造新的业务增长点,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6 风险提示

疫情影响超出预期,宏观经济大幅波动风险,投资增速下滑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相关政策推进不达预期风险,公司业绩的不确定性风险等。

——————————————————

请您关注,了解每日最新的行业分析报告!报告属于原作者,我们不做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获取更多精选报告请登录【远瞻智库官网】